共享單車冰火兩重天 或成世界級線下流量入口

特約撰稿 王清銳

上個月,小藍單車被曝解散,這是今年公開的第六傢倒閉的單車品牌,國內共享單車行業形勢與年中時“彩虹大戰”的盛況形成瞭鮮明對比。但在海外市場,卻是另一番景象。近日,ofo宣佈進入法國巴黎,至此ofo已進入全球20個國傢,這說明行業洗牌於共享單車頭部企業來講,似乎並沒有產生根本性影響。更關鍵的是,隨著跟風者陸續倒掉,三四線城市及海外增量市場擴大,行業局勢更加明朗。

洗牌意味著被資本索催生的泡沫正在被擠出,最終剩下的共享單車們,將會從野蠻發展期進入一個深耕場景的階段。而在這種日趨理性的行業走向之中,共享單車們也終於到瞭露出真身,展現真正商業價值的時刻。

行業洗牌:殘酷與奇妙並存

很多人懷疑共享單車的增長很快會觸及天花板,但隨著小玩傢退場,三四線城市的市場空間被釋放,從這個角度出發,共享單車洗牌,反而為ofo或摩拜進入這一市場排除瞭阻礙。這正是市場競爭的奇妙和殘酷之處。

現在兩個巨頭的競爭焦點在一二線城市的核心戰場,而未來,三四線城市及海外市場仍有可擴展的空間。

增加市場不僅意味著資產體量和現金流的增加,更重要的是共享單車作為載體,將與其綁定的場景下沉至三四線城市,甚至落地海外。從本質上講,場景才是共享單車的核心,也是共享單車風口能維持近2年時間的原因。共享單車發展到現在,已不能單純將其看作是孤立的單車行業,它和其它業務的結合正在創造新的商業場景。例如,銀行等機構接入共享單車,可以為其打造一種全新的積分兌換解決方案,將日漸淪為雞肋的積分轉化為日常的押金和騎行費用。至於電商,利用共享單車騎行發放優惠券,也不失為一種消費刺激。

“共享單車+”本質上是試圖以某一業務為切入點,構建成一個穩定的用戶群體,在這基礎上形成一個平臺,然後圍繞平臺形成生態圈。並且在營銷層面的效應,共享單車已經證實瞭其更深的商業價值。

共享單車場景成海外移動支付市場“黑天鵝”

隨著共享單車出海步伐的加速,場景也在向海外延伸。在這個過程中,我國的移動支付成瞭最大的受益者。

其實,我國移動支付的海外版圖從未停止過擴張,隻是佈局多年,推廣的主要助力依舊還是電商,雖說在俄羅電梯維修費用斯等電商平臺初步被認可的地區,獲得瞭相應的支付市場,但在歐美發達國傢,移動支付的推廣並沒有想象的樂觀。

盡管移動支付平臺已支持美元、港元、英鎊、歐元等幾十種外幣結算,在30多個國傢和地區,接入海外幾乎所有吃喝玩樂的消費場景,但推動移動支付使用頻率提高的還是強大的大陸遊客。

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PayPal、Apple Pay的全球化路線比我國移動支付早得多,在國際上的認可度更高。不過最關鍵的是,國外消費者對移動支付總是興趣懨懨。比如美國,雖說PayPal、Apple Pay占絕對優勢,但其移動支付的規模遠不及中國。

在這種情況下,在海外不斷擴張的共享單車,或許是幫助移動支付拓展的最佳載體。

共享單車、移動支付海外倍數效應或顯現

國內移動支付巨頭從未停止過海外佈局。以阿裡為例,其先後在印台中電梯維修度、韓國投資Paytm、Kakao Pay等當地支付公司,在印尼等國傢投資Lazada等當地電商平臺,試圖打造購物場景與支付閉環。

相比於資本,共享單車是一個更容易被當地人所接受的、四兩撥千斤的手段。一方面,共享單車的推廣方式主要依靠線下地推和用戶自然掃碼,可以繞開Google、Facebook和其它線上渠道。而另一方面就是共享單車的規模效應明顯。

在米蘭,ofo每輛車日均單達到17單,隨著單車投放數量增多,服務的用戶將成倍增長。利用共享單車的騎行服務,為國外消費者創造初次使用中國電梯保養廠商台中移動支付App的機會,這樣一些掛著二維碼優惠的海外商超,就更具吸引力。

總之,所謂共享單車洗牌期,更多的是對資本催熟市場的一種糾正,而更深的商業潛力,在行業穩定後將有更多挖掘機會。當前,共享單車還隻是一輛普通自行車,未來其會不會成為世界級的全新線下流量入口,一切還是未知數。

(本文系個人研究之觀點,不代表本報立場。作者系互聯網與科技圈深度觀察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gbb0ua7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